把目光投向排在北上广深身后的非一线城市,长鑫存储、长江存储、武汉新芯、西安微电子等同样“能打”。
不仅如此,非一线城市在吸引半导体落地上十分“生猛”。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中国追溯了2020上半年中国半导体签约项目,并按照签约金额对省市进行排名。结果显示,江苏省、安徽省、浙江省、山东省排名前四,上海位列第五。
2020注定是不平凡之年,先是新冠疫情打乱大多数行业的阵脚,后有美国对中国一再加码的贸易制裁。灰色背景之下,全国一盘棋的半导体建设布局,让人感到欣慰。
智东西不完全整理了2020上半年签约24个非一线个半导体项目,并重点分析排名前四的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山东4个省份,致力于呈现出一个全面、完整的中国半导体建设赛道。
据CB Insights中国统计,2020年上半年可完全追溯到半导体项目的投资金额为2021亿元人民币,其中,前五名的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山东、上海签约金额合计达到约1600亿元,占据总投资额的80%。
而据高工产业研究院(GGII)统计,按照2019上半年项目签约金额排名,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重庆、浙江、广东、四川、江苏。
翻开2020上半年各个省市半导体签约项目,不难理解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山东能够跻身前五的原因。
这四个省份均有城市落户投资金额过百亿人民币的半导体项目。据CB Insights中国统计,安徽合肥、江苏南京各自总签约金额已超过300亿元,也是上半年全国仅有的两座半导体项目投资签约金额过300亿元的城市。
首先,各省市的半导体产业定位存在明显差异,江苏省建设半导体产业链求“全”;浙江在半导体设备项目上缺位,但在材料、设计、制造、封测上均有涉及;安徽、山东则集中攻坚制造、封测等环节。
不同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定位也体现在投资金额上。相比之下,半导体产业上游的设计、设备等领域要求更高等级、更大数目的资本参与。因此,要打造全产业链的江苏省投资额领跑全国,而翻开落地江苏省的项目,不乏ASML、Arteris等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玩家的参与。
江苏9个半导体项目签约落地的城市中,南京、无锡吸引的半导体项目基本涵盖了材料、设计、制造、检测等全半导体产业链;苏州、昆山、徐州、常熟侧重半导体材料、设备等产业链上游的项目;淮安则从产业链“一头一尾”的材料和封测环节入手;扬州、盐城发力产业链下游的封测环节。
其中,宁波、绍兴各落地1个半导体设计项目;嘉兴落地1个泛半导体项目;丽水、嘉兴各有1个半导体材料项目落地;台州、海宁、湖州的落户半导体项目集中于制造方面。
安徽省的合肥、蚌埠、马鞍山、宿州4个城市吸引到的8个项目中,只有1个落户于合肥的6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及加工项目定位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材料,其余7个大多定位制造、封测等环节。
虽然在建设方向上存在差异,但4个省份签约的半导体项目也存在一些相同点。比如,在涉及产业链上游的设计、设备、制造等项目建设中,各省市普遍选择了吸引外国企业。这也反映出我国在半导体前道工艺水平上的欠缺。
从区域来看,半导体建设项目多落地于各大高新区、经开区、产业园区,以与已经进驻的半导体项目形成集群、或是作为首个入驻半导体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入驻。
芯片设计也好,晶圆代工也罢,许多半导体项目在北上广深与非一线城市之间选择后者。这个抉择背后,是后者提供的“土壤”日益具备吸引力。
半导体项目签约额领跑全国的江苏省各城市,不仅通过国内厂商巩固和提升半导体材料、半导体封测等方面能力,更吸引了国际光刻机龙头ASML、知名汽车电子IP供应商Arteris等企业入驻,这背后是江苏一贯领先的外资规模。
根据江苏省政府官网信息,在今年1月2日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面向106家外商投资企业召开座谈会,其中包括友达光电、SK海力士(中国)等半导体企业。
从政策来看,今年上半年南京颁布《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》、无锡颁布《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0》等,而正是这两个城市分别吸引了ASML、Arteris入驻。
合肥是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建设的排头阵地,智东西不完全统计,今年2月25日在合肥举行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(云)签约仪式上,有4个半导体项目成功签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天签约的协鑫集成再生晶圆制造项目,是2019年10月以来落地安徽的第三个晶圆再生项目。前两个项目分别是10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的安徽富乐德长江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、目前在建的至纯科技12英寸晶圆再生项目。
晶圆再生是指将用于制程监控及挡片(Dummy wafer)的晶圆,回收加工、重复使用,以达到缩减成本的目的。
目前,晶圆再生市场高度聚焦于日本和,安徽再生晶圆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填补产业链空白,也有助于刺激形成以再生晶圆为主的产业集群。
长期以来,浙江省的优势在于半导体设计业,其省会杭州市聚集了士兰微电子、杭州国芯科技、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企业。
从今年上半年签约半导体项目的情况来看,浙江省有意推动制造与设计业均衡发展。签约项目覆盖了制造、封测及泛半导体方向。
2018年,山东省提出“先两头,再中间”的半导体产业建设思路,计划从半导体产业上下游的设计业、封测业发力,再逐步发展起中游的制造业。
除了省份层面的顶层设计,具体到各个城市,非一线城市推出政策的步伐也称得上紧凑有力。比如,自2020上半年新基建提出以来,不完全统计有四省六城推出集成电路专项政策,其中除了北京、上海外,均是非一线城市。
比如,据山东青岛发布的《市属企业加快布局“新基建”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(2020~2022)》,青岛将建设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,同时推动澳柯玛集团加快芯恩(青岛)集成电路项目建设投产等。
非一线城市在全国半导体建设布局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。今年以来,尽管受到疫情、美国制裁等外部因素影响,仍有许多半导体项目签约落地于非一线城市,这些城市有的已经有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基础、有的还处于半导体建设起步阶段。
但不论属于哪一种,都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形成合力,助推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更加完整和更有竞争力。
探究非一线城市积极推动半导体项目在本地落地的原因,离不开机遇和趋势两个词语。伫立时代潮头,半导体实力日益与城市整体建设水平挂钩。
把视线上移至更大范围,半导体建设亦是国家重视的发展方向。今年6月份,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编写业内首个新基建《“新基建”发展》。其中, 在“新基建引入的投资新风口”一节,第一个重点就是“加快芯片产业化”。